诉源治理奏效,奉贤法院收案数及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人民法院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11月28日,奉贤区人民法院召开诉源治理工作白皮书暨“奉法客堂间”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白皮书显示,自去年年底“奉法客堂间”成立后,2023年奉贤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21120件,收案数量同比下降3.72%,万人成诉率为86.84件/万人,同比下降16.4%。与此同时,诉调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46.47%,呈大幅增长趋势。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奉贤区人民法院开发了全市法院首个“万人成讼率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多维度监测分析,形成全区运行态势、街镇诉讼风险提示和行业监管司法建议等3份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街镇纠纷预防和行业风险防范提供参考。同时将“万人成讼率”首次细化纳入街镇平安建设考核,实现法院诉源治理与区域综合治理接轨并进、双向奔赴。
事实上,在去年11月推出“奉法客堂间”诉源治理品牌后,奉贤已建立起了覆盖全区12个街镇的“区级(诉调对接中心)—街镇(派出法庭)—村居(奉法客堂间)”三级调解网络联动机制,通过深入社区村居、走进田间地头,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奉贤区域特色的社会治理道路。区法院就构建三级联动诉源治理网络的主要作用作出阐释:在区级层面打造“一站式”解纷枢纽,充分发挥诉调对接中心在矛盾分流引导、诉调资源整合、宏观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目标引导和核心“枢纽”作用,发挥与区非诉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合署办公的优势,强化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效能。在街镇和村(居)层面,不断推动诉讼服务资源下沉,建立“三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院派出庭)工作机制,以巡回审判、就地调解等方式,拓宽纠纷解决的“多车道”“快车道”。
从发布另一组数据和十起典型案例上来看,一年间共开展巡回审判622次,法治宣传856次,纠纷化解2271次,服务人次41000余人次,诉前调解成功率同比大增近40%,也能说明司法团队的联动协作确实在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为提前介入纠纷化解,预防矛盾升级,奉贤区人民法院和奉贤区司法局共同签署《关于深化探索调解前置工作的实施细则》《关于共同建立健全新农村“无讼村”工作机制的合作协议》,通过“三所一庭”工作机制,发挥司法延伸职能作用,织出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网络,构建起区域政法调解“生态圈”。
除此之外,奉贤区人民法院在主动引导群众适当理性解决纠纷上也不断拿出新的办法,譬如不断完善和壮大调解员队伍,组建“奉法致和”巡回审判团在基层开展诉调对接、就地调解、类案推送等,以及成立“奉法致和”志愿者普法讲师团、推出法律“云讲堂”、发布“六大菜系”52个普法菜单方便群众按需“点单”等,努力使矛盾消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作为对“奉法客堂间”线下功能及12368平台功能的补充,区人民法院方面自主开发完成了“一键云解纷”小程序,并嵌入在“奉法尚贤”微信公众号,通过融入法律咨询、在线立案、在线调解、菜单式普法等功能设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快速、个性化的司法需求。
据了解,结合区域发展重点,奉贤法院还在积极打造诉源治理品牌和“无讼村”示范点不断发力。一方面,强化“奉法客堂间”在全区铺开并实体化运作,依法助力打造“新城市”;以“无讼村”示范点为平台,繁荣发展“新农村”;设立“东方美谷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服务保障“新经济”;成立“劳动争议巡回调解工作站+数字化调解室”,主动融入“新片区”。另一方面,奉贤区法院以诉源治理工作白皮书的发布为契机,以各街镇生活驿站为平台,将继续发挥“奉法客堂间”多元解纷的聚合效应,促进多方联动治理,提升诉源治理水平,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力护航“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记者:方皑冰
编辑:王鹏
往期精彩回顾